妈妈,稻子熟了(缅怀我们的袁隆平院士)

昨天,打开手机,看今日头条,第一条映入眼帘的是袁隆平院士,我们敬爱的袁爷爷去世的消息,当时我为之一震。

虽然知道他已经90多了,因为我爷爷今年93,所以,袁隆平的年龄我知道比我爷爷小一两岁。但是真看到这个消息,还是很震惊。

老实说,我这一代80后没有挨过饿,因为我在温州长大,温州开放的早,所以,发家致富的早,而我父亲,在当年也是当地屈指可数的“富豪“,所以,饥饿我重来没经历过。但是听我爷爷说,上个世纪60年代,也就是1960年到1963年这3年自然灾害饿死过很多人。当时很多城里人吃不上饭,就把自己家的闺女嫁到山里去,因为山里人家还有番薯可以吃到。

也就是说,在那个饥饿的年代,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奔溃了。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的价值观奔溃了。人们为了保命,会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嫁到那些原本他们看不起的山里人那里。而这些都只是当时3年自然灾害的缩影而已。如果你是90后,00后,你可能更没有听过这些3年自然灾害的故事,建议你去老一辈,至少75岁以上的老人家那里,你才能听到这些故事。而这些故事都是我爷爷每次我回家,他亲口跟我们说的。

记得爷爷前年中秋节的时候和我说过,他说他从温州出发,先坐汽车到金华,再从金华坐火车一路北上到宁夏。因为他当年当兵,所以后来被国家征召,分配到宁夏,当年我爷爷带着我奶奶和还有1岁的爸爸,以及11岁的大娘一起去了宁夏。在去宁夏之前,爷爷特地在温州老家织了渔网带过去。我就问爷爷,你怎么会带渔网过去。他说,他们有些战友第一批先去的宁夏,写信回来跟爷爷说那个地方鱼很多,但是没人吃。而且那个时候闹饥荒,粮食还是不足,但是有很多鱼,就是没人吃。所以,爷爷作为后面几批的队伍过去之前,他就特意带了渔网过去。

爷爷是个捕鱼高手,我小的时候每天跟着爷爷屁股后面,划着水泥做的小渔船在河里抓鱼,每次爷爷撒的渔网那个漂亮。你能在抖音里看到很多高手撒渔网,我爷爷的渔网绝对是最漂亮的那个大大的圆形。记得爷爷说过,他说,到了宁夏当地后,他那个大队有两三百号人。他被任命为副大队长。而且这两三百号人里有很多人出现了大脖子病。当时爷爷奶奶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是严重的营养不良,然后他用它的渔网在河里撒网,宁夏当地的水质非常干净,鱼特别多。他每天撒网打捞上来的鱼都有2000斤,你没有听错,是每天2000斤。就算一个大队里面有两三百号人,每天2000斤的鱼,这些人根本吃不完,所以吃不完的他们就晒成鱼干。

而且,这里有个小插曲,那个大队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,有些是来自四川,他们说这些人完全不知道如何吃鱼。我问爷爷,怎么可能有人不知道如何吃鱼。爷爷说,真的,他们真的不会吃,也不知道怎么弄。所以爷爷就叫奶奶教他们怎么煮鱼,怎么吃鱼,吃不完的如何晒成鱼干。后来过了个把月后,整个大队得了大脖子病的都慢慢消失不见了。

这个故事对我冲击很大。每次听爷爷说这些事情,家里基本上就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认认真真的听,我听这些故事并不是为了别人,而是想了解过去那个岁月,我想知道那个岁月的人是如何在如此苦难的环境下生活的。

今天是袁老去世的第二天,电脑打开看到了袁老思念妈妈的信,我就深有感触,写下这篇文章,不是为了别的,一来是纪念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,二来是希望年轻一代不要忘却那个苦难的岁月,等下我把袁隆平思念妈妈的信粘贴到下面,同时,我把这封信打印出来,放到我家孩子的“秘密盒子“里,希望这封信能够继续激励年轻的中国一代,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。或许这才是缅怀先烈,缅怀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方式。

以下为袁隆平爷爷思念妈妈的信,也是我打印的内容:

以上是我打印的截图

 

 

 

妈妈,稻子熟了

袁隆平思念妈妈的信

 

 

人民日报整理了信件原文,纪念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。2010年,在袁隆平院士80华诞之际,湖南卫视为他举办了“为了大地的丰收”专场文艺晚会,晚会上,主持人朗诵了袁院士写给母亲的信《妈妈,稻子熟了》,字里行间,说不尽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。

母亲怀抱1岁的袁隆平,哥哥隆津坐在旁边

 

 

以下为信件原文:

稻子熟了,妈妈,我来看您了。

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话,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,天这么热,他们还一直陪着,谢谢他们了。

妈妈,您在安江,我在长沙,隔得很远很远。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,想着安江这个地方。

袁隆平院士去见他的妈妈了:这封给妈妈的信,看哭了无数网友

人事难料啊,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,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。还记得吗?1957年,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,是您陪着我,脸贴着地图,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,找了很久,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。当时您叹了口气说:“孩子,你到那儿,是要吃苦的呀……”

我说:“我年轻,我还有一把小提琴。”

没想到的是,为了我,为了帮我带小孩,把您也拖到了安江。最后,受累吃苦的,是妈妈您哪!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!我总记得,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,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。

安江是我的一切,我却忘了,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,70岁了,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。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,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,会有时间的,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……

哪想到,直到您走的时候,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。那天正好是中秋节,全国的同行都来了,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,我又是召集人,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,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……

其实我知道,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。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。谁知道,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,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。

太晚了,一切都太晚了,我真的好后悔。妈妈,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,盼了我很长,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,有很多事要交代。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!这么多年,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,少做一次实验,少出一天差,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。哪怕……哪怕就一次。

妈妈,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,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,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,我总是对人说,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!

无法想象,没有您的英语启蒙,在一片闭塞中,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,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,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?无法想象,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,从北平到汉口,从桃源到重庆,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,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,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?无法想象,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,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、意志力的伟大哲人,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,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?

他们说,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。我知道,这粒种子,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!

稻子熟了,妈妈,您能闻到吗?安江可好?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?隔着21年的时光,我依稀看见,小孙孙牵着您的手,走过稻浪的背影;我还要告诉您,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,稻芒划过手掌,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,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,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。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,说不完的话啊……

妈妈,稻子熟了,我想您了!

 

 

向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致敬

谢振于杭州2021年5月23日

多多学习PS网(www.duoduoxuexips.com):为草根创业者和PS爱好者提供PS、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技术支持。
多多学习PS网 » 妈妈,稻子熟了(缅怀我们的袁隆平院士)

发表评论